5月27日上午,学院第136期研究生“弘禹论坛”在8111会议室举行。学院教师杨中华、邓金运、舒彩文、卢新华,研究生辅导员左志香,学生主讲人夏春晨、熊海滨、陈倩、周武刚及相关专业研究生代表出席。本次论坛由研究生河流系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第三党支部和第四党支部联合承办。
博士生夏春晨首先作了题为《浅水泥沙形态污染物输耦合数学模型》的报告。一般模拟水污染物输移的数学模型中,通常不考虑泥沙颗粒对污染物输移的作用,但是泥沙的运动状态和对污染物吸附解吸能力的变化对水污染物含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自然状态下水流-泥沙-河床与污染物输移过程是相互耦合、同时发生的,多种作用的综合最终体现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和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她基于浅水泥沙形态动力学耦合理论,在较为完整的水动力条件下,探索天然河道不规则断面河道下水沙床与水污染物的耦合物理过程及相应的数学模型。
硕士生熊海滨随后作了题为《清水冲刷条件下长江中游沙卵石河段局部淤积成因》的报告。在三峡水库下泄清水的情况下,长江中游沙卵石河段内原本稳定的区间近期出现了局部卵石冲刷和搬运淤积现象,已严重影响通航。为探究该现象的形成机理,熊海滨同学采用水文泥沙资料和不同地形下的水动力条件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洪枯各级流量下的卵石起动条件,以及来流水文条件变化、下游水位变化对卵石起动的影响。最后,他得出这种坝下游山区至平原过渡河段内的特殊河床调整现象可能在多个位置出现,因此需重点关注。
随后,博士生陈倩作了题为《城市洪水中人体稳定性研究》的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城镇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基于这一现实,她介绍了基于力学机制的洪水作用下行人稳定性的研究成果,分别考虑不同地面坡度及人体倾斜程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洪泛区规划以及城市防洪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由博士生周武刚作了题为《基于伴随同化法的区间入流反演》的报告。入库流量的准确预报对于水库调度运行、水库调度经济评价以及水库洪水调节演算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区间入流由于过程复杂、空间分布广泛,时间分布的不确定性往往难以对其进行测量,针对这一问题,他建立基于圣维南方程的水动力学模型,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伴随同化法通过实测的水位流量资料来反向确定区间入流流量。
论坛期间,到场的研究生们针对不懂的问题主动提问,到场的老师也对主讲人逐一进行了指导和点评,并希望同学们在做学术报告要抓住关键问题,讲核心的内容,突出汇报重点;并且汇报时最好附上具体的示意图,让汇报内容通俗易懂。
最终,博士生夏春晨以精彩的分享征服了现场评委及观众,被评为本期弘禹论坛优秀主讲人。依据评分结果,研究生河流系第四党支部被评为优秀承办党支部。